close

 

DSC06316  

 

在臉書上看見一位女性作家的短文,提到國中階段的女兒和爸爸的感情依然很好,時時挽著爸爸的手,上傳的一張照片,讓人看了動容;她又反思自己個性倔強,與父親的關係疏離,不曾有這樣挽手相依的經驗,因為當時年少,豈能料到家人之間也是緣分有限,相聚有時。

 

孩子年幼時,和父母的關係大多親近,女兒稚小時,太久沒見到爸爸會因為太想念而哭泣,一聽到開門鑰匙轉動的聲音,必定飛奔至門前相迎,或來個無尾熊抱,爸爸無意間說起又忙又累,女兒也會很貼心地回以:「沒關係啦,我幫你捶捶背!」對於愛的表達更是毫不吝惜,經常摟摟抱抱,互通愛語。對照孩子進入青春期後,與父母的互動漸趨冷淡,也許是成長的必然現象,但是也許不只如此。

 

最近一個電信公司的系列廣告,表達的是家人一句不耐煩的話,對家人造成的傷害,如果沒有覺察,日積月累下來對親情造成嚴重損傷。廣告重現日常的應對,譬如孩子打電話給媽媽,請媽媽來接她回家,但是媽媽因為很匆忙,對孩子的回應是:「我已經在路上了,你很煩耶,不要再打來了!」同時也錄下孩子的反應,讓媽媽即時觀看,了解自己以為只是隨口無心的話語,竟讓孩子萬分委屈地紅了眼眶,甚至留下眼淚。同樣的,成年的孩子忙於工作,對於長輩的關愛叨念,有時也相當不客氣的回應,也會讓父母心傷落寞。

 

家人的關係隨著一言一語層層疊疊,最後建造出來的樣貌,完全反映在互動上,每一句話的力量都牽動著關係的冷暖濃淡,難怪「謹言」總在「慎行」之先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家人相處之道 好好說話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花生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